close

75044496  

長壽,是現代醫療亟欲實現的目標!但是,世界上達到長壽人口最高的地區,卻是現代醫療相對缺乏、落後的地方。這,不啻是賞了現代醫療一個大巴掌。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幾大長壽村,有:中國廣西雲貴高原的巴馬(Bama)、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的罕薩(Hunza)、厄瓜多安地斯山的威卡班巴(Vilcabamba),以及俄羅斯高加索山的阿布哈茲(Abkhazia)等。這些地區裡,老人超過百歲的情況相當常見。

以巴馬村為例,根據2004年的紀錄,巴馬就有74位百歲人瑞,就整體人口比例來看,每3200人就有一位超過百歲。此與全世界每130萬人才有一人大於百歲的標準,密度高了400倍以上。

這些長壽村的特點,除了物質生活原始、現代醫療匱乏外,還有一個相通點:位處高海拔。

75047919

Mohammed (97歲,2007年攝)住在巴基斯坦罕薩,其村落Karimabad位於海拔2590公尺處,村落周邊被山峰高達7787公尺的高山群圍繞。

75047788  

Mohammed 與他的老友,Haider (92歲),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慶典,正練習著村落裡的傳統舞蹈。

 

大陸央視紀錄片:走遍中國之長壽村巴馬

 

遼寧衛視:巴馬人的百歲之謎

你可能相當納悶:越高海拔的地區,空氣不是越稀薄嗎?依照過往常識,這麼缺氧的環境,人體應該疾病百出才是!怎麼反而活得比平地的人還久,壽命多出一大截呢?

會讓你訝異的還不只這。

當查詢高海拔地區與疾病相關的學術論文時,一大堆的調查研究顯示,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人活得更健康,罹患以下疾病的比例皆低於平地人,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過敏性與非遺傳性過敏)、癌症(氣管癌、支氣管癌、肺癌、胃癌、大小腸癌、乳癌、骨髓癌、血癌等)1-13

除此之外,有研究顯示,在高海拔地區的洗腎患者,因心血管問題致死的比例比平地還低。而在高海拔地區進行心臟移植手術的患者,術後的存活率比平地更高。14-15

為什麼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對身體會有這麼多的好處?學者們認為,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就是氧氣較少。

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NIEHS)首席研究員Clarice Weinberg 指出,氧氣其實是一種強效的「放射致敏劑」(radiosensitizer),會產生「毒性」與「引發突變」,就算體內的氧氣在一般「生理水平」。目前已有許多證據指涉,氧氣所形成的「氧自由基」,是導致各種疾病產生的重要肇因,包括癌病變與動脈硬化。因此,當生理適應了高山稀薄的空氣,體內組織較少接觸到氧氣,就能避免身體被氧氣毒害或產生癌突變。

Clarice以肺癌為例,肺部的癌變經常發生在肺上葉(肺部的上端),這裡是肺主要進行氧合作用,直接接觸氧氣的部位。當降低氧氣的攝入量後,就能降低肺被氧氣攻擊癌變的機率。這就是為什麼,高海拔地區的人,肺癌死亡率會低於平地。

由此來看,對那些直接暴露於氧氣的組織與器官,如心臟、血管、氣管、口腔、眼睛等,氧化的傷害都最大。這點影響,也直接印證於高海拔地區者的健康狀態,他們的確較少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氣喘等疾病。  

Screen shot 2015-06-19 at 下午1.06.40  

Screen shot 2015-06-19 at 下午1.08.31

Weinberg CR, Brown KG, Hoel DG, "Altitude, radiation, 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 Radiat Res 1987, 112: 381-390.

另外,也有研究者指出,高海拔的適度低氧,對心血管健康有實質的助益。還有研究認為,高海拔心血管的死亡率之所以會低,可能是因為低氧誘導因子(HIF,體內氧含量下降時會活化起來)的調控。

Screen shot 2015-06-19 at 下午3.19.14 

Ezzati M, Horwitz ME, Thomas DS, Friedman AB, Roach R, Clark T, et al., "Altitude, life expectancy and mortality from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stroke, COPD and cancers: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of US counties,"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2, 66: e17.

Winkelmayer WC, Hurley MP, Liu J, Brookhart MA, "Altitude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incident US dialysis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2, 27: 2411-2417.

Ostadal B, Kolar F, "Cardiac adaptation to chronic high-altitude hypoxia: beneficial and adverse effects," Respir Physiol Neurobiol 2007, 158: 224-236.
 

上述多篇研究的結論,都告訴著我們一個與「缺氧常識」相違背的事實:活在一個缺氧的環境,更少罹病、死亡風險更低!

如果是這樣,我們難道不該質疑,「缺氧」這件事嗎?我們的身體,真的是因為「缺氧」而生病嗎?我們難道不該重新檢視,「氧氣」可能的傷害嗎?

Screen shot 2015-06-19 at 上午12.15.43  

【海拔高度對應生理血氧】海拔越高,動脈血氧濃度降低(PaO2),血氧飽和度也降低(SaO2)。

前述研究不少都是針對2500公尺以上,有研究還高達4000公尺以上。如果按照既有血氧標準,這些高海拔的血氧狀態,比平地正常血氧濃度掉了1/3,甚至將近一半!照理說,住在高海拔的人已屬「缺氧」,甚至「嚴重缺氧」。

但事實顯示,儘管血氧低於「常態標準」,人體內的氧氣量還是夠用。尤其當這種低血氧狀態身體並未變差,反而可能因為降低體內氧化壓力而更少罹病時,此就足以支持一個觀點:正常平地人體內氧氣量不會不夠,反倒可能存在氧氣「過量」的風險。

先前我在好幾篇專文中,都不斷在討論「過量氧氣」對人體的傷害。每個人一聽到我這個論點,都會用「缺氧」的刻板觀念反駁我。但,主張「缺氧」的人,卻從來無法提出一個具體數據,告訴我人體內血氧若低於多少量,就不夠體內細胞與組織使用。而我,可以提出一堆基礎生理用氧數據以及氧過剩有害的論文,證明正常人體內的氧氣用量絕對足夠,而且還多過細胞正常生理代謝的需求好幾倍!因此人體要缺氧很難。

至今不管是學術界或臨床,對缺氧的定義其實並無共識,有學者甚至指出,血氧機測出來的數據,並不能真正反應體內的用氧狀態(可參考另篇專文《缺氧的迷思》)。其實,目前血氧的「基準值」,就如同血壓標準一樣,只是一種「常態」數據,而且是學會經過協商制定出來的。關於「基準值」的制定,日本醫師如岡本裕、近藤誠都質疑過。

getImage1

getImage2  

這個討論,並不是概念之爭。如果我們不釐清觀念,大家依舊會被「缺氧」的認知制約,存有「缺氧」妄想症,以為要多做深呼吸,或追求一堆補氧的東西與療法。後果,就是大量累積體內的氧自由基,讓身體承受更大的氧化傷害,乃至加速老化、生病,甚至罹癌。

惟有建立正確的氧氣觀念,認清人體正常代謝只需些微氧氣、氧氣過多會毒害身體的事實,你才會徹底轉變你的呼吸方式,才有可能改變你的生理狀態。

由於研發牙套治療口呼吸與睡眠障礙,我接觸到許多「過度呼吸」的患者。他們大多數一開始都很懷疑我主張的「減量呼吸」,認為自己是因為呼吸不足,才會產生呼吸中止、胸悶、睏倦、頭痛等身體一些不適症狀。有些人甚至心理特別焦慮、不安,經常感覺自己快窒息。這些身心理上的反應,其實都是「過度呼吸」的症狀之一。

當我要求這些患者暫先配合我,認真執行減量呼吸後,他們身體的症狀慢慢地逐一改善,身心理恢復到前所未有的理想狀態(案例分享)。

如果你想跟那些高山上的長壽老人們一樣,到老都還健朗無毛病,就請多控制自己的呼吸,少吸些氧氣吧!

hunza-people

罕薩長壽村的老人們

 


Q: 那麼,請用你的理論解釋「高山症」。

A: 從低海拔到高海拔,身體為了適應這麼大的壓力轉變,本來就會出現許多症狀。血氧只是其中一種變化(血壓、心跳、呼吸速度、呼吸量也是)。我在埔里看診,經常遇到許多霧社山上的患者一下山,會感覺自己有「平地症」,一到山下就頭暈、氣喘不過來,在平地經常待不住,看完診就匆匆回山上。他們也有適應的問題,而我認為這問題,氧氣濃度不是問題所在,關鍵在於呼吸是否過量!

登山,是件耗氣量相當大的活動。一旦突然到高地,呼吸就很容易變快、變大,就算空氣裡的氧濃度低於21%,但還是很可能就過量了。不少人在高地,因為感覺吸不到氧氣,反而拼命大口呼吸,這種呼吸過快、過大的情況,就等同於「過度換氣症(Hyperventilation)。如果你檢索一下過度換氣症候群,你會發現,過度換氣跟高山症的症狀,重疊性相當高!

當人體一旦適應高山上的氧氣濃度,呼吸的速度與量控制下來後,身體就會恢復正常。據我所知,那些長年生活在高原的人,身體並無這些不適,甚至還相當健康!如居住在喜馬拉雅山的罕薩人,他們的平均壽命相當高,一百歲以上的比比皆是!除此之外,就我的臨床觀察,許多檢測血氧偏低的人,照理說,他們應該已經昏倒了,但卻還相當生龍活虎!我認為,血氧濃度根本無法反應我們身體的需氧與用氧狀態。可以說,血氧濃度低,並不代表體內組織缺氧!這個論點,可以參考我部落格的另一篇專文:「缺氧的迷思」

不管是山下到山上,還是山上到山下,我們的確很容易因為環境氣壓的變化,而變得呼吸急促、呼吸過量。根據生理教科書的基礎研究,在正常生理狀態下,我們一分鐘只需吸入250毫升的氧氣,就足夠身體進行正常代謝。以平地的氣壓來說,這個量換算成空氣,就是1.25公升。換句話說,在平地只要我們吸入1.25公升的空氣,身體就已攝入足夠的氧氣。如果是在海拔4000公尺,氧氣濃度剩下平地的三分之二,以此推算的話,我們一分鐘吸2公升的空氣就夠。

那些攀登高山的人,每分鐘的呼吸量,會小於2公升嗎?我們光是在平地,完全不動時,每分鐘的呼吸量就超過5公升了。

 


 

引用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註明出處。

 

參考論文

1. Thomas Rothe (2013), “High-altitude sojourn: a treatment option in allergic asthma,” Swiss Med Wkly,143:w13833.

2. Ezzati M, Horwitz ME, Thomas DS, Friedman AB, Roach R, Clark T, et al. (2012). “Altitude, life expectancy and mortality from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stroke, COPD and cancers: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 of US counties,”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66: e17.

3. Youk AO, Buchanich JM, Fryzek J, Cunningham M, Marsh GM (2012), “An ecological study of cancer mortality rates in high altitude coun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High Alt Med Biol, 13: 98-104.

4. Lucia H. Rijssenbeek-Nouwens, Karin B. Fieten, Adriaan O. Bron, et al. (2012), “High-altitude treatment in atopic and nonatopic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Eur Respir J, 40: 1374–1380.

5. Sullivan JL, Bailey DM, Zacharski LR (2010), “Letter by Sullivan et al regarding article, "Lower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t higher altitudes in Switzerland,” Circulation, 121: e376.

6. Laniado-Laborin R, Rendón A, Bauerle O (2011),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se finding in Mexico in an at-risk population,” Int J Tuberc Lung Dis, 15: 818-823.

7. Faeh D, Gutzwiller F, Bopp M; Swiss National Cohort Study Group (2009), “Lower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t higher altitudes in Switzerland,” Circulation, 120: 495-501.

8. Günter Menz (2007), “Effect of sustained high altitude on asthma patients,” Expert Rev Respir Med 1(2): 219-25.

9. Menezes AMB, Perez-Padilla R, Jardim JRB, Muiño A, Lopez MV, Valdivia G, et al. (2005).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five Latin American cities (the PLATINO study): a prevalence study. Lancet, 366: 1875-1881.

10. Baibas N, Trichopoulou A, Voridis E, Trichopoulos D (2005). Residence in mountainous compared with lowland areas in relation to total and coronary mortality. A study in rural Greece.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59: 274-278.

11. Franz Petermann, Akos F. Gulyas, Kay Niebank, Petra Warschburger (2004), “Effects of Allergen Avoidance at High Altitude on Children with Asthma or Atopic Dermatitis,” Pediatric Asthma, Allergy & Immunology 17(1): 15-24.

12. Amsel J, Waterbor JW, Oler J, Rosenwaike I, Marshall K (1982). Relationship of site-specific cancer mortality rates to altitude. Carcinogenesis, 3: 461-465.

13. Mortimer EA Jr, Monson RR, MacMahon B (1977). Reduction in mortality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 residing at high altitude. N Engl J Med, 296: 581-585.

14. Winkelmayer WC, Hurley MP, Liu J, Brookhart MA (2012), “Altitude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incident US dialysis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7: 2411-2417.

15. Wozniak CJ, Baird BC, Stehlik J, Drakos SG, Bull DA, Patel AN, et al. (2012). Improved survival in heart transplant patients living at high altitude.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43: 735-741.

 


「無恙森林」,由自然牙醫_林彥璋醫師創辦,結合呼吸、筋膜、飲食營養、心靈四大領域,是一個以推廣正確健康觀念、啟動人體自癒力為導向的健康促進中心。
中心定期舉辦課程與健康講座,提供客製化全方位健康促進計畫,並積極研發相關保健產品,盼望能喚醒現代人對身心的自我覺察力,找回失落已久的治癒勇氣。
 
「我們相信疾病看似人生低點,實則是健康起點。這當中尤其需要自主的學習和身體力行。」
 
歡迎您加入無恙、享受森林,讓我們為您播下自癒的種子,灌溉如植物終能綻放綠意的療癒過程🌿。
 

—All is well,一切會好轉的—

 

(我們有:臉書部落格出版書籍網站,希望與關心健康的你,一起對話。)

線上預約諮詢服務:https://facebook.com/alliswell.tw/inbox/
arrow
arrow

    無恙森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