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牙與齒列不整並非先天
小毅、小謙、小婷是三位國小五年級生。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外貌上卻有許多共同點:門牙往外飆、齒列交錯擁擠、下巴短縮、臉型狹窄且長、眼睛垂倦、嘴唇薄細、身形瘦小等特徵。這三位小朋友長相相似並非巧合,因為他們同屬於一種典型長臉症候群(long face syndrome),又稱腺樣體臉(adenoid faces)。
長臉症候群外相:眼倦、鼻歪、窄臉、臉頰鬆垮、暴牙、齒列不整、下巴短縮等
長臉症候群除了上述外相的共同特徵外,生理上也有慢性鼻過敏、打鼾、胃脹氣、皮膚容易發疹紅癢等共同症狀。
許多家長因為不瞭解小孩是這種症後群及其起因,因此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消極治療對策:牙齒暴牙就去做牙齒矯正、鼻過敏就去看耳鼻喉科吃藥噴劑、打鼾就去睡眠科做檢查、胃脹氣就去找腸胃科診斷、皮膚過敏就去看皮膚科擦藥等。
其實,不管是外相特徵或生理症狀,家長都必須認識到這些是一種整體反應,而要有效、根本、全面地治療長臉症候群,就得瞭解長臉症候群的根本肇因,在於長期口呼吸習慣。
口呼吸為什麼會造成長臉症後群?
以外相來說,許多人都以為,口呼吸不過就是空氣從嘴巴進出而已嗎?怎麼會對口腔構造乃至臉部外貌有如此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大家都低估了舌頭放置的重要性、舌頭的力道以及空氣對口腔的衝力。
正常用鼻子呼吸時,嘴唇是輕輕閉著且舌頭輕輕頂著上顎。這個動作的重要性有二:
一、嘴唇緊閉保持了口腔內外壓力的平衡,防止牙齒承受側向壓力長歪往前飆
二、舌頭貼著上顎,能促進上顎牙弓橫向發育,確保鼻腔底部夠寬,並協助鼻骨往前挺出
但當變成口呼吸時,就會呈現嘴唇張開、舌頭低放的狀態。這對口腔結構的負面影響有三:
一、嘴唇失去原本阻擋壓力的作用,空氣直接衝擊上顎,長時間不斷將上顎牙弓往上頂
二、舌頭低放後,上顎牙弓失去橫向擴張的力量,鼻骨往前挺的力量也減弱,致使上顎牙弓縱向發展,造成牙弓越來越深,進而擠壓到鼻腔與鼻道的空間
三、舌頭不斷往前推,就像由內側對牙齒進行矯正外,將力量加在門牙上造成暴牙
正常鼻呼吸時口腔狀態:舌挺頂著上顎前方
口呼吸時口腔狀態:舌低放前推門牙
鼻口呼吸時舌頭位置比較
A:鼻呼吸狀態,舌頭將上顎橫向撐開,使牙弓橫向發展,增寬鼻腔底部面積
B:口呼吸狀態,舌頭攤平往前,牙弓失去橫向發展張力,導致牙弓越縮越深
鼻口呼吸上顎寬度與牙弓深度比較
左:口呼吸,上顎成V型發展,前排齒列往前飆,牙弓窄深,鼻腔空間受到壓迫
右:鼻呼吸,上顎成U型發展,前排齒列圓順,牙弓寬敞,鼻腔發育有足夠空間
從上述鼻、口呼吸的對比可知,光是舌頭與空氣的力量,就足以改變整個口腔結構與鼻腔體積空間。鼻呼吸能維持齒列垂直發展,讓上顎牙弓與鼻腔空間寬敞。但口呼吸則會使齒列成V型發展,不僅門牙往前飆,齒列間也會因受到擠壓,致使牙齒參差不齊。
口呼吸導致鼻塞過敏
口呼吸除了影響牙齒門面外,從上述口呼吸形成的口腔結構來看,口呼吸還會使上顎牙弓往上拱,導致鼻腔體積縮小受迫。一方面鼻道左右擴張的機會變少,鼻道變窄於是影響鼻呼吸流量,另方面鼻道的高度也會削減,嚴重者會形成鼻中膈彎曲。由此可知,口呼吸會壓迫鼻腔發育空間,鼻子的通道會更加窘迫,更不利於鼻呼吸,結果只好加重口呼吸的習慣,由此便陷入鼻腔狹隘-鼻呼吸困難-口呼吸-上顎窄深-壓縮鼻腔的惡性循環中。
口呼吸對鼻子健康的負面影響不僅於此。以天演進化模式來說,生物器官都有「用進廢退」的機制,也就是器官越用就會越健康,不用廢置就會退化失能的道理。由於口呼吸者廢置了鼻子呼吸的機能,鼻腔因為沒有空氣流通,鼻腔黏膜就會增生變厚,鼻咽後方的腺樣體(Adenoids)也會退化並變得異常敏感。長久下來,鼻腔不但失去過濾空氣的機能,更會對空氣過度反應,只要一接觸到空氣,就容易過度分泌、充血、發癢。如果說鼻腔體積是硬體,鼻腔機能是軟體,那麼口呼吸對鼻子的健康可謂雙面刃,讓鼻子軟硬體都無法正常發展、運作。因此要治療鼻塞過敏,首要任務就是矯正口呼吸劣習!
口鼻呼吸空氣流通圖:口呼吸空氣直接下喉嚨、氣管,鼻呼吸空氣會繞經鼻道,經過層層過濾、濕潤、加溫後再往喉嚨氣管。在鼻呼吸的狀態下,鼻咽後方的腺樣體(Adenoids)會正常分泌抗體抵抗病菌,但若是口呼吸狀態,腺樣體不僅會受到壓迫,也會因空氣久未流經退化敏感,導致發炎肥大的情況。
口呼吸導致舌肥大易打鼾
從前面口呼吸形成的口腔構造可知,口呼吸會讓上顎牙弓往上拱,這個多出來的空間,剛好就是舌根的部位。由於軟組織會根據空間增生,因此舌根就會像軟性黏土一樣,填滿上顎牙弓多出來的空間。
此外,由於夜晚睡覺口呼吸時,整個口腔是呈現更開敞的狀態,此時肥大的舌根就會更加鬆垮,擋住呼吸道,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有研究顯示,睡眠時若用口呼吸,呼吸道的阻力會比鼻呼吸增加2.5倍。因此要讓舌頭恢復結實狀態、不因過度肥大鬆垮阻擋呼吸道,保障睡眠時能呼吸暢通最自然的方式,就是防止口呼吸。